Table of Contents
儲蓄的重要性
儲蓄是財務安全、
實現長期財務目標和投資的基礎。
儲蓄不僅能提升個人的抗風險能力,
還能減少財務壓力,
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
那麼,
我們要存多少呢?
存多少?
到底要從薪資存多少?
15%、20%、30%?
雖然乍聽之下很合理,
但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維持相同的儲蓄率是不合理,
有時高儲蓄率是因為有額外獎金;
有時低儲蓄率是因為買車買房。
如果要維持相同的高儲蓄率一定會過得慘兮兮,
所以儲蓄應該根據個人收入和生活情況靈活調整,
而不是盲目追求某個固定數字。
低收入者可能無法達到這些比例,
但這不應該產生罪惡感。
相反,高收入者應該儲蓄更多來實現更大的財務目標。
決定你能存多少錢
有一個公式可以知道你可以存多少錢:
儲蓄=收入-支出
增加收入、減少支出皆可提高儲蓄率。
增加收入的方法包括出售時間、專長、服務、教課、銷售產品、在職場往上爬等……
決定你能存多少錢
有一個公式可以知道你可以存多少錢:
儲蓄=收入-支出
增加收入、減少支出皆可提高儲蓄率。
增加收入的方法包括出售時間、專長、服務、教課、銷售產品、在職場往上爬等……
無痛花錢
雖然儲蓄是建立財務安全的基礎,
但會造成許多人在適當地花錢時會感到掙扎。
那麼如何無負擔的消費呢?
兩倍規則
當你想購買一個非必要的商品或服務時,
首先問自己,
如果這個東西的價格是兩倍
或是買進非必要的商品或服務的同時買進同價值的股票(或其他生財工具),
你還會願意買嗎?
如果答案是「是」,那麼就可以考慮購買;
如果答案是「否」,那麼這個消費可能就不是真正必要的。
聚焦於滿足感最大化
人們在儲蓄的同時,
將資金花在能夠真正提升個人快樂程度的地方,例如
花錢買體驗
偶爾犒賞自己
花錢買時間
先付錢、後享受
把錢花在別人身上
但是快樂並不等於滿足感,
滿足感的構成要素:自主(自我主導)+專精(改進技能)+目的(連結比自我更宏大的東西)
花錢是否能符合上述要素?
花錢前先問自己
關心什麼?
避免什麼事情發生?
想推動什麼價值?
想清楚以上問題,
花錢會更輕鬆、沒有負擔。
生活膨脹
個人的收入隨著職業發展而增長時,
適度提高生活方式是可以接受的,
但這個增幅應該是有節制的,
不應過度擴張。
高儲蓄率要存更多的加薪額?
為什麼高儲蓄率的人加薪後不能好好享受加薪福利,
反而要存更多的加薪額?
因為高儲蓄的人,
也就是生活花費較少的人一旦享受加薪,
容易提升生活品質(想要),
而不是基本花費(需要),
消費也隨之不斷攀升。
可能會導致個人在財務上失去控制,
最終無法實現長期的財務目標。
反之,
低儲蓄率高生活花費的人,
即使加薪也會花在基本支出上,
而提升生活品質有限。
因此加薪後的支出變化,
對高儲蓄綠的影響遠大於低儲蓄率的影響。
即使如此,
作者建議簡單化,
存下50%的加薪額。
結論
儲蓄不但是財務安全、
更是實現長期財務目標和投資的重要基礎。
而儲蓄=收入-支出
增加收入、
減少支出都是提高儲蓄率的方法。
可利用外在立下兩倍規則;
或是內在達到快樂、滿足以及價值感等方法,
決定花錢的方向。
也提醒即使加薪也不可提升過高的生活品質,
至少存下50%的加薪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