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從年報中找出護城河吧

到目前為止,

我們知道了護城河的重要性( 護城河|隱形的護城河與明顯的影響力 );

我們也知道了護城河的種類( 護城河|讓公司脫穎而出的魔法 );

甚至知道護城河的保存期限與方法( 失效|護城河並非永久恆 )。

但是我們要在哪裡找護城河呢?

公司營運的成績單

公司營運後發展出專屬的護城河,

此護城河會為公司帶來長期的獲利,

如此循環,

公司的獲利將會大幅上升,

最終會反應在財報上,

而判斷的指標包含了

資產報酬率(return on assets,簡稱ROA)

資產報酬率(ROA) = 稅後淨利(Net Income)÷ 平均總資產(Total Asset) × 100%

平均總資產 = (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 ÷2

衡量公司運用資產的經營效率,

本書提到,非金融公司如果能有7%的ROA,

就應該有護城河維護競爭優勢。

但是,

可是公式中稅後淨利已經扣掉因債務所產生的利息(債務越多、利息越高),

因此公司若擁有大量債務則會低估ROA,

但在公式中卻看不出來。

參考資料來源:https://rich01.com/what-is-roa/

股本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簡稱ROE)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 稅後盈餘 / 股東權益

公司為整體股東資金創造獲利的效率。

本書提到,公司如果能有15%的ROE,

可能有護城河維護競爭優勢。

若是大量舉債投資則會提升ROE的數值,

參考資料來源:https://rich01.com/what-is-roe/

ROA、ROE皆可從以下網站中查到

財報狗:https://statementdog.com/

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https://goodinfo.tw/tw/index.asp

投資資本報酬(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簡稱ROIC)

ROIC = EBIT × (1 – 稅率) ÷投入資本

稅前息前利潤(EBIT)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 營業外收入支出 (或是稅前淨利 + 利息費用)

投入資本( invested capital)有不同的算法,

例如:

投入資本 = 流動資產 – 流動負債 + 不動產與廠房設備淨額 + 無形資產及商譽

簡單來講就是總資產扣除短期用到的錢,

剩下長期公司營運會用到的錢。

與ROA、ROE不同的是對債務的計算,

ROIC越高越好。

美股較常見, 參考資料來源:https://rich01.com/roic-return-on-invested-capital/

利用財報網站的篩選功能,

輸入篩選條件、

找出一籃子的股票,

那麼誰有真實力、

誰是帳面好看。

接著可以從產業面分析。

從適當的產業中尋找護城河

本書作者根據美國一家對全球資本市場與基金有獨立投資研究的權威評級機構,「晨星」

(詳情可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A8%E6%98%9F%E5%85%AC%E5%8F%B8

在眾多公司的護城河中,

依照對不同的產業之護城河的深度(門檻)、寬度(影響力),分為

狹窄護城河:可辨識但不夠明確的優勢。

寬廣護城河:擁有持久競爭優勢者。

根據不同產業,

護城河的多寡、狹窄與寬廣護城河的比重也就不同。

科技領域

軟體比硬體產業更有寬廣的護城河,

這是因為可替代性不同,

要重新習慣軟體比較困難,

也就是軟體產業有較高的「轉換成本」;

相反的,

硬體設備方面,產業內有統一的標準規格,

所以只要有更優秀、更便宜的產品(硬體)出現, 就可以取代原先使用的硬體。

金融業

想要經營銀行的門檻相當高,

不論是資金、是否符合法規等。

因此,不論是

官股(華南金、第一金、兆豐金、合庫金)還是

民營金控(中信金、玉山金、元大金、台新金、永豐金),

每家銀行的營業項目都一樣,

總是只有幾家銀行瓜分銀行市場;

此外,

銀行也算是生活必需品,

存款、理財、貸款(就學貸款、車貸以及房貸)、信用卡等金錢的運用。

即使每家銀行業務都相似,

一旦在一家銀行開戶,

想跳槽到另一家銀行,

就要進行簽約開戶存戶, 增加客戶跳槽的麻煩;簽約、一般上班日到臨櫃辦理、等待時間(轉移成本)。

但是同樣是金融股中的保險類股,

相對於銀行業務相比,

雖然每家保險公司的保單商品都大同小異,

在加上較難做出差異化、不容易形成轉換成本。

而且每個人不一定會買保險,

甚至認為花錢買保險最後卻用不到很可惜的錯誤觀念。

因此與銀行股相比,保險股的護城河效應較少。

服務業

直接面對客戶的服務業,

例如:

服飾業、餐廳。

這些產業因為容易被取代,

所以與客戶之間很少有緊密的關係(例如轉換成本),

最後不容易建構成寬廣護城河了。

特殊服務業

例如處理醫療廢棄物(例如日友)、航運股(萬海、陽明、長榮)等,

不但進入門檻高、

不易取代、

而且需要經過認可(無行資產-特殊營運許可)才可以營運的行業等,

相較容易形成寬廣護城河了。

消費財

民眾的生活必需品,

例如:

零食(聯華食)、電信(中華電、台灣大、遠傳)、

都是在生活中必須使用,

而且一旦漲價,即使民眾不滿也會消費(定價力),

特別是歷史悠久、品牌知名的公司,

所以這類民生必需股也是許多人喜歡存股的標的。

但是,

還要注意護城河是否有受影響(政策、同業競爭者)。

成本至上的產業

大多數成本至上、獲利特別會被成本影響的公司,

例如:化工廠、鋼鐵廠等。

這些上有廠商的產品很難做出差異化,

所以與同業競爭的關鍵就是「價格」, 容易打價格戰、薄利多銷。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

總是公司可以脫穎而出成為該產業中的佼佼者。

那麼我們該如何得知、如何分辨?

在哪取得資訊?

我們要怎麼知道一家公司是否擁有護城河? 有什麼種類的護城河?

從網路消息嗎?

大多網站只會提供財務報表、股價、成交量、主力買賣超等量化數據,

而不會分析財報數字背後的原因。

新聞媒體?

根據立場不同,是否客觀也是個問題。

此外,新聞通常只會寫最近流行或熱門的公司, 每家上市櫃公司的新聞量也就不同。

讓公司直接告訴你

可以查詢公司的年度報告(年報),

年報是一間公司或公共機構之董事局每年度向其股東或持份者發佈的報告書。

年報雖然是公司前一年活動的綜合報告。

但是護城河是公司長期經營活動後的結果,

所以無論是增加或失效,

並不會在一年間有劇烈變化。

我們可以在年報中的「營運概況」中的

「競爭利基」、

「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及因應對策」等、 從年報中的敘述找出是否有護城河。

或是在「長短期發展業務計畫」中得知,

是否能維持護城河、 是否能改善不利因素以增加獲利。

在本文章中提到的股票並非市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自行審慎評估

資料來源: 護城河投資優勢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