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交易方式如短期的當日沖銷(當沖)、隔日沖銷(隔日沖)、中長期的波段操作、價值投資,甚至是長期的存股。
雖然操作方式不同,但都包含建構交易系統的要素。
而剛開始接觸交易的新手還不知道如何建構出屬於且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
可以參考這篇
所有的交易系統都包含以下6點:
Table of Contents
交易的可靠性、勝率:
也就是交易時獲利的可能性。
而勝率會隨者金融商品不同而有所不同,
例如:
當沖只要當天一有獲利就入帳就算成功;
而波段操作或價值投資要長時間的證明才能知道是否成功,
此外有可能一開始會因為虧損而出場(在此就為失敗)。
所以短期操作的勝率就會大於長期操作。
在最小的交易單位(例如:一張、一股)獲利與交易間的相對大小(比例):
在這次交易時,
設定停利點與停損點的比例(又可稱為報酬風報比)。
例如:
台股當沖的報酬與風險比例是一樣的,
因為台股的漲停、跌停都是一樣的10%;
長期(波段與價格)投資因為有時間讓股價上漲而讓或例放大。
投資或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不只包括證所稅、交易稅、手續費等實際成本;
也包含交易前所做的功課、交易當下的情緒、以及交易成本等心理成本。
交易成本會受交易次數而有變化
交易頻率(次數):
加碼標的的次數;
隨價格上漲而加碼、
還是價格下跌而加碼。
會受到標的價格震盪型態影響。
要素1到要素4都是我們投資者對於此交易的獲利期望值(也就是設定目標),
所謂的目標:
簡單來說就是要用多少時間、賺多少錢?
此交易是否能滿足設定的目標?
要以何種交易方式達成目標?
最後交易方式適合自己嗎?
關於期望值或是目標的設定,
我們不應該隨易設定交易的期望值,
或是沒有設定獲利目標。
而是從一開始就設定好獲利目標,
就會了解需要多少獲利的期望值,
才會了解要素1到4要如何設定。
所以要素1~4就可構成交易模式,
以開店為例:要素1~4相當於一家商店的賺錢模式。
但是開商店需要資金的,無論是
成本(製作成本)、
營運成本(水電費、人事費)等。
這些開店資金相當於接下來提到的2個要素
每次交易的單位大小:
每次交易時的金額(占交易資本、可投資的總金額的多少)、
對交易標的可以
交易幾次?
分批幾次?
一次交易金額的虧損對交易資本的影響?
當一開始的資金帳戶分成
每一次、每一筆不同標的、分批投資金額時,
是否符合期望值。
交易資本規模(有多少錢交易):
交易的分批次數(可以加碼幾次?)。
一開始買進標的資本可以承受多少虧損而不會馬上停損(停損點可以設多大而不被價格震盪而洗出場)?
標的價格回檔時,
可以承受多少程度的虧損?
甚至再加碼? 最後結束交易時的資金帳戶會增加或減少,就是我們投資人想要的目標(當然都希望賺錢,資金帳戶增加。)
最後2個要素則是會影響要素1到4中設定的獲利期望值是否能達成。
若能找出要素1到6的答案,
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方式的雛型就會出現。 而不用在股市中繳學費後才知道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
資料來源:交易,創造自己的聖杯
想要購買或了解該書籍的介紹,請參考:博客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