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從微小行動累積至最終目標

精通習慣由重複開始,而非完美

由重複來精通習慣,而非完美的計畫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與其花時間做完美的計畫,但是只是做計畫是不會有結果的。沒有結果就無法從中學習,無法學習就無法進步,而且做詳細的計畫會讓人有所進展的錯覺卻不用冒失敗的風險。

直接執行習慣,或許一開始會失敗,若能從失敗中學習那麼會更容易養成習慣。

另一方面,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頻率而非執行的時間長短,只要重複不斷地做出行為,大腦內的神經連結程度變高,之後大腦的神經傳遞訊息會更有效率。

最佳的養成習慣就是將習慣變成自動化

決定自動化的因素有:頻率和習慣的簡單程度

最小努力原則

省力、簡單到沒有意願也會執行的行動,執行次數越多越容易養成習慣。 例如先做低強度的運動、想成儲蓄的習慣可參考網路盛傳的「52週存錢法」。

相對一開始做高強度的運動而造成運動傷害、或是一下存一大筆錢而造成生活品質不好最後反而花更多錢等三分鐘熱度。

簡單且重複性高的行動更容易養成習慣。

如何越省力卻做越多

打造容易養成習慣的環境並不限制於「提示的顯而易見」(可參考提示|讓習慣與明顯的提示做連結)。更可以優化執行習慣的環境。

例如想要運動而選擇健身房時,最好選在上下班途中的路線中會比下班後特地繞路到較遠的健身房好;若能居家運動更好,前提是能斷絕家裡的誘惑。

在執行習慣與環境間的阻礙越少,執行的重複性就越高

習慣常會因外在誘惑而拖延,如何停止拖延?

我們常常會因為外在誘惑而拖延習慣,如何停止拖延?

利用兩分鐘法則;新習慣的開始應該要花不到兩分鐘,將習慣分割成兩分鐘版本,例如

人們常認為太容易做到的事情沒什麼了不起所以不重視,而且人們常常太急於改變而一開始就卯足全力去完成,殊不知一開始標準定太高容易受到挫折而放棄。

相反的,一開始做兩分鐘的版本容易維持下去。另一方面,兩分鐘的版本也可視為一項習慣的開頭儀式。一旦有開頭儀式,就容易進入專注狀態,也就容易執行下去。

另一方面,即使是兩分鐘版本,也可以強化對自己的身分認同。

將習慣切割成兩分鐘版本的原則是什麼?

就是做到覺得費力為止

讓習慣自動化,不須思考就能執行

現在科技日新月異,幫我們生活變得更方便,而且科技可以幫助我們執行好習慣更容易。

方法1.一勞永逸,為了好習慣而做得一次性行動。

例如:為了有好的睡眠,而買了一張好床墊。

孟母三遷,為了讓孩子能安心成長而搬家到好的環境。

方法2.現在科技日新月異,幫我們生活變得更方便,而且科技可以幫助我們執行好習慣更容易

例如:財務方面,利用銀行自動轉帳功能在發薪日的隔天將錢轉到不易提領的帳戶。

投資方面,利用銀行、投資平台來做定期定額投資基金

拒絕壞習慣的發生

可以利用「承諾機制」;也就是用當下的選擇來控制未來的行為,進而增加做壞習慣的難度。

例如想要戒菸,可告訴親朋好友你要戒菸,讓更多人監督你戒菸,你會更不容易抽菸。

承諾機制的另一種用法,事前承諾讓違背好習慣的後果比做好習慣要花更大的力氣

例如:每當做了壞習慣(抽菸)就要處罰(罰錢)

增加做壞習慣的阻力,讓做壞習慣的執行變的不切實際。

當我們看到提示,誘發了吸引力,開始執行習慣。結束後,然後呢?是否有獎勵?如果有,該如何制訂獎勵?

資料來源:原子習慣

想要購買或了解該書籍的介紹,請參考:博客來連結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