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計分板用意
計分板能將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抽象差距進行
量化、具體化、明顯地感受出差異。
例如:
為了健康、體態而須減重多少公斤;
為了購物而需要存多少錢;
為了繳清貸款而須還多少錢;
為了熟練技能而須練習多少時間;
等等……
或是績效指標
例如:
業績增加代表幫公司賺錢;
餐廳的翻桌率增加代表客人絡繹不絕;
流量增加代表知名度提升;
確實知道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後,
有助於進行何種改善策略。
為什麼用數字表達會有用呢?
人人都喜愛數字
數字、指標可幫助我們掌握具體,
而且在任何領域的正確指標都有助於我們成長。
因為「數字」本身具有「數位推力」的影響力,
讓不具有意義的數字,
對行為造成策略性的改變。
滿足人類的心理需求,
包括:
歸屬需求、
自主需求、
勝任需求、
其中影響最深的就是勝任需求,
也就人們對於學習、技能、工作等達成目標的成就渴望。
計分板優點
因為數字能將抽象的事物具像化,
而且化繁為簡,
因此能快速地看出變化,
並且進一步擬訂出策略。
虛榮指標
過度追求數字指標反而會迷失方向,
例如:
公司為了賺錢而一昧的壓低成本或賤價售出,
導致品質下降或賠錢,
會後公司經營失敗。
個人方面,
過度追求體重數字而採去錯誤的減重方法,
反而會不健康。
越把注意力放在虛榮指標,
越沒有把心力放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計分板風險
使用錯誤的指標,
只對短期成效有幫助而忽略對長期目標的影響,
例如:
經營網站只在乎「流量」,
卻忽略了從訪客到消費間的「轉換率」,
網站則不會有收入。
想要理財、儲蓄的人,
只存固定金額,
或許一開始會存錢,但是,
薪資有任何變化也只存固定金額,而不是占薪資比例的「儲蓄率」,
薪資增加,只存固定金額,失去儲蓄效率;
薪資減少,只存固定金額,失去生活品質,
因此想要維持長久的儲蓄習慣,
儲蓄率遠比固定金額更能長期維持。
實際案例
運動或許是將數字指標運用得最徹底的領域,
科技越進步,能蒐集的數據就越多,
在大數據的幫助之下,
用何種方式勝率最大,
再進行驗證,
不論成功或失敗都蒐集數字與結果,
再修正。
最後終將會成功。
設計自己的計分板
選擇指標的前提,
對績效的總體回饋,
以及能衡量關鍵行為的資料,
為了就是讓我們得知哪些方面做得好,
哪些方面還有進步的空間。
衡量角度
可以從工作(任務)、
技能程度、
想達成的目標。
分別有以下做法:
1. 工作(任務):
將單一任務拆解成許多使用非主要技能的步驟或單位。
例如:講解簡報可拆解成簡報、說話技巧(次級技能)等,
簡報
記憶
說話技巧
肢體技巧
氣勢
分別針對以上元素評分,
可以認識自己在哪些表現優秀,
哪些需要改進?
2.適用於任務、專案:
與第一點的各種不同的元素所組成的活動不同,
而是各種任務的共同元素。
例如:撰寫
報告、
簡報、
文章、
電子郵件。
這些都需要文筆,
根據任務所需(簽合約)而分析文章結構,
藉由蒐集範本,
而幫各個元素打分數(區分成好或不佳)。
3.不再專注於某項技能,而是整體表現
首先想像理想版本的自己,
若想成為理想版本的自己要做到哪些特定行為,
每天檢視自己是否有做到特定行為,
最困難的事就是沒有人會追蹤你的行為,
一切都要靠自己,
因此,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可以幫助做自我追蹤。
如何選擇指標?
蒐集衡量指標:
再選取多個指標中取得平衡
行為與結果
結果:專注於最終結果的指標,例如:理財時所用的儲蓄率。就是在一段時間後存的錢與總收入的比例。不過,只注重結果容易讓行為產生偏差。
行為:專注於關於行為的指標,例如:,
只偏重於其中一項都無法幫助我們,
只有同時把行為與結果都記錄下來,
才能確保正確的行為與達成想要的結果。
時間範圍
長期:一年以上的目標;先訂出想要達成的目標;例如退休錢要存到多少退休金。
先訂出長期目標後,
才能回推到現在該要達到甚麼的短期目標
短期:週目標;多個正確的短期目標才會達成正確的長期目標;。
結論
將目標或是差距用數字量化,
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地做出決策。
但前提是使用正確的指標,
否則為使我們迷失方向。
這時可以利用各種條件來篩選指標,
例如:
任務、專案、技能、整體表現、時間長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