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評估交易系統
交易者若想要進步,
再下一次的交易能夠得到更大的獲利,避免虧損。
唯一的方法就是評估交易方法,
保持且擴大優點; 修正缺點。
一切都是為了期望值
影響因素
期望報酬:持有時間、價差(行情方向)、交易次數
相對盈虧大小:交易成本、心理成本、行情方向
根據交易的方法不同,
評估的角度也不同。
以下的交易方式為在此書籍的範例,若要採用僅供參考而需適度調整。
數種交易模式
方法一:很大倍數的起使風險R的長期順勢
獲利目標:10R以上
進場點:80天通道突破
起使風險R:R很小(跌破80天通道),所以經常會保護性停損而出場
部位建立後:
- 停損出場。
- 得到10R的獲利後,採用20%折返設定停利點。
評估問題:
- 擁有此條件的標的多久會出現?
- 心態是否可以承受經常性的保護性停損?
- 資金帳戶是否可以承受連續虧損(來自於保護性停損)?
方法二:標準長期順勢系統
獲利目標:3R
進場點:使用「調整型移動平均線」呈現多方趨勢
起使風險R:3倍的價格波動程度 與方法一相比,
方法二雖然獲利較低,但是勝率較高,因為出現頻率較高。
評估問題:
- 此系統的進場頻率多高?
- 若連續虧損對資金帳戶的影響?
- 是否滿意獲利成果?
方法三:高勝率-低R倍數的交易
獲利目標:0.6R(扣到交易成本0.4R)
進場點:0.7倍的ATR(平均真實區間)
起使風險R:0.4倍的ATR(平均真實區間)
停利點:0.6倍的ATR(平均真實區間)
此種系統是在區間震盪內交易,
與前面兩種長期順勢系統相比,
交易機會相對較多、
但是潛在獲利較少、
也就是「薄利多銷」。
評估問題:
- 是否能接受較低的獲利?
- 交易機會是否夠多?
- 連續虧損相當於多少R?
交易者四:賺取買-賣價差的造市者
期望報酬:大約0.15R(扣除交易成本為0.11R)
進場點:本書並未提出。
起使風險R:平均為固定金額0.8美分
停利點:本書並未提出。
此交易方法為當日內的買賣賺價差(當日沖);
或是在今日、明日間賺買賣價差(隔日沖)。
勝率或許是所有交易方法中最大的,
根據此書表示有80%, 因為只要判斷向上漲、下跌即可。
有15%會因有虧損,
剩下的5%則是因為判斷行情方向錯誤而導致重大虧損(反向跳空或大跌)
接下來統整四種交易方法
期望實現報酬(expectunity)=期望報酬*機會次數
期望報酬與機會次數是成反比的關係,
也就是找機會很少但潛在報酬高的長期順勢交易;
或機會很多但潛在報酬小的當沖交易。
在市場尋找機會次數是比較容易,
找股價能夠倍數成長是相對困難。
所以機會次數對於期望實現報酬的影響較大,
以前面提到的四種交易方法相比,
期望實現報酬: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
乍看之下好像方法四的當沖的報酬最高,
所以選方法四的當沖就好了嗎?
但除了期望成本, 交易成本也是值得考慮之一。
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含了佣金、執行成本、心理成本以及稅金(在此不討論)。
佣金:在現金的網路交易盛行,佣金成本就很低。
執行成本:就是進行交易時,買進標的的成本。而期望獲利越有限,執行成本占的比例也越大,也就是獲利越小成本越高。
心理成本:可看成你需關心市場狀況的程度。交易期間越長,越不需要關注市場(例如長期交易或存股);反之,短期交易為了要提高勝率而需時常關注市場。
總而言之,
在支付或消耗交易成本方面: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
帳戶淨值的最大連續虧損
在進行交易前、
或是得到獲利前,
你預期要經過幾次的連續虧損,
你的交易系統才會成功。
換句換說就是系統的成功率,
在本書為了證實成功率,
利用電腦程式針對期望報酬進行抽樣,
每個交易系統都進行100筆交易,
成果如下:
雖然作者以電腦程式跑完了樣品抽樣,
得知最大連續虧損為:
交易者二<交易者一<交易者三<交易者四
但是,
我認為這次比較有待參考。
因為,
- 我們很難做到如此多的交易筆數。
- 有其他因素可以影響、改善成功率。
雖然利用電腦程式測交易成功率與連續虧損有助於辨別交易系統,
但是不符合人性。
因為我們的交易次數很少會到達100、1000甚至會10000次,
而且很難可以承受如此多的連續虧損。
此外,
也有其他因素會影響系統的成功率,
也是我們尚未提到的;
例如交易的多少、持有部位的規模。
本篇內容的目的,並不是要告訴讀者哪一種交易方法是最好的。
而是選擇交易方法時,
要考慮哪些方面?
交易方法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唯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
該交易策略才會成功,
才能得到獲利。
資料來源:交易,創造自己的聖杯
想要購買或了解該書籍的介紹,請參考:博客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