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散︱一個腦袋,兩個模式

內建兩種模式

我們的大腦,

看似只有一種思考模式,

其實我們的大腦內建兩種不同的思考系統。

「專注模式」、

「發散模式」。

專注系統:

一般廣為人知的「專心、用功讀書」,

就是「專注模式」,

適用於剛接觸新的知識、資訊時,

建立基礎、增加熟練度。

所以使用專注模式的特色,

就是一直練習相似的題目。

這兩種模式中,

我們最常使用的是專注模式,

從基礎學科或是任何從零開始學習的技能,

一開始都會很專心地學習,

即使是遇到問題也很專心。

但是,

有時會遇到想破頭也解決不了的問題,

這時,

就放下手邊的工作,

讓「發散模式」出場了。

發散模式

發散系統有助大腦進行不同知識、資訊的整合,

類似「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光乍現」,

也能激發創造力。

發散系統可以整合各種零碎的知識,

統合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

與專注模式相比,

發散模式容易被忽略、甚至是不知道如何使用。

這兩種模式可以運用在同一件事,

例如:

學習數理,

一開始先用「專注模式」來學習、熟悉基本運算,

再用「發散模式」解決數理問題。

但是我們較常使用專注模式來面對事情,

反而較少使用發散模式。

這兩種模式可以交互使用,

卻不能同時使用。

所以,

這兩種模式如何切換?

兩種模式間的切換

當我們要學習新課程時,

習慣用專注模式熟悉課程。

一旦遇到問題時,我們可以

運動:健身、打球、慢跑、游泳等;

靜態活動:畫圖、泡澡、聽音樂、冥想;

甚至是睡覺。

以上活動都會啟動發散模式。

不建議做以下活動,因為會沉迷於其中,

例如:

打電動、滑手機、輕鬆看書、看電視等。

當我們藉由活動將專注問題轉移到其他事物時,

大腦其實還在解決問題,

但當下我們並不自知。

當我們遇到瓶頸

學習的過程中,

一定會遇到學習的困難,分別是

學習成效趕不上別人

一但落後於別人,

我們就想馬上追上。

這其實是反效果、挫折越來越大,

在學習前,

不要馬上使用「專注模式」,

我們應該先冷靜下來,

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

並且將不擅長的學科分割成自己可以吸收學習的量。

慢慢來,比較快。

卡關了

解題時,

會受到上一題的影響而受限思考的方向。

所以卡關時,

「發散模式」就派上場,

短暫休息、轉移注意力、改變在「專注系統」時的視角。

發散系統幫助我們統整思考,

找出答案,

腦袋打結

專注模式是我們常用的狀態,

特別是用功、專心而成功的人更是如此。

遇到腦袋打結時,

用功的人會陷入越用功越解不出來的狀態。

這時可以從同學、同伴、老師得到新的體悟。

藉由不同的角度來解答題目。

為什麼這兩種模式有助於學習?

資訊經過了專注模式、發散模式後,

轉變成「記憶組塊」。

記憶組塊是什麼?

資料來源:大腦喜歡這樣學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