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論點︱選到最適合之標的

為什麼要「了解公司」?

為什麼不能只看股價就投資?

「了解公司」對投資的好處是什麼?

1.可以幫助我們過濾過多的股票清單,避免選到「地雷股」,提升投資到好公司的機率。

2.「了解公司」也可以幫助我們:

增加持有股票的能力,不會短期股價波動而錯殺好股票,失去獲利的機會。

我們要研究公司多深入才叫做「了解公司」?

營運面調查

營運概況

雖然有時候公司的表現與股價在短期上未必是正相關,例如:

好公司未必會受到投資人的青睞而低價;

壞公司的股價卻一直上漲。

但是長期上,公司的營運還是會影響股價表現。

因此我們雖然無法對一家公司一清二楚。

我們還是要對一家公司基本的了解。

可以從年報或是投資人的簡報等資訊入手。

公司簡介

公司的商業模式,經營的商品(服務)、銷售公司的產品或服務的地區(內銷、外銷)。

產品與服務

產品(汽車、日用品、電子零組件)與服務(銀行、顧問、物流)是一家公司的商業核心。

研究一家公司的核心產品時,可從

公司網站的照片及敘述來大致了產品內容;

公司年報了解公司和產品的優缺點以及競爭力。

客戶與終端市場

客戶

客戶是公司產品和服務的購買者,

有些公司注重服務廣泛的客戶;

有些公司專注於利基市場(客戶集中度高)。

客戶的數量和多樣性很重要。

客戶集中度低通常風險較低,因為依賴程度較低。

終端市場

指公司的產品、服務的潛在市場。

競爭力與競爭對手

公司的競爭力是什麼?

競爭力,等同於護城河,包括:

產品差異化、智慧財產權(專利)、規模、品牌、高黏著度的客戶關係、低成本的結構等等……

詳細可參考護城河投資優勢

競爭對手依市場參與者的數量可分為獨佔(monopoly)、寡占(oligopoly)以及更多提供相同產品和服務的公司。

在同業中,參與者的數量與參與者之間相互影響的特性。

例如:

公司位於競爭對手少、進入產業門檻較高,優於同業的表現機會較大;

但在競爭激烈的產業則會面臨成長變慢、獲利變少、報酬變少的風險。

地區分布

是否要在不同地區設立公司牽扯到

製造成本、

客戶群、

等等…….

營運概況算是公司的基本資料。

然而只是知道公司的基本資料還不夠,

還要擬訂投資論點。

投資論點

投資論點就是

為什麼要買這家公司的股票?

為什麼願意把錢投資於這家公司?

這家公司為什麼值得投資人進行投資?

投資論點就是判斷公司的標準、對公司的投資喜好、了解程度,

每個人的標準都不同,

喜歡或擅長(了解程度)投資的公司都不同。

有人喜歡投資穩定的金融股;

有人擅長投資波動大的電子股。

判斷一家公司的標準包括:

營運面理由

為什麼這間公司值得投資?特色是什麼?成功因素是?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

所以要深入研究該公司,

看公司年報、了解公司的

競爭力、護城河、商業模式、上游的原物料與下游的客戶之間的關係。

其實就是重覆先前的公司營運概論。

成長性

公司的成長速度有多快?可持續嗎?有機成長?收購成長?還是兩者皆有?

公司的長期趨勢是?

有實質賺錢的公司未必是成長性高的公司,

影響成長性的因素來自於公司財報的損益表、利潤比例等。

從利潤曲線趨勢可有看出公司的利潤是持續性、一次性。

利潤

相較於歷史高點,利潤的表現如何? 發展軌跡?

利潤比同業高還是低?

若比同業低,有改善的方向嗎?

成長性與利潤都與公司的賺錢能力(營收)有關,

營收=銷量 X 價格

價格與成本有關,成本越低,價格不變,營收就會增加。

銷量與市場、客戶有關。

管理層

管理層(執行長)在經營企業與位股東創在價值方面,

有什麼過往記錄?

是否有扮演積極的角色,幫忙制定公司的策略與願景?

相關標題或消息:

管理層在股東會所公布得經營方針。

管理層也有決定資金分配的權利,

資金分配的方式有:

資本返還

公司有股票回購或股利計畫嗎?

是否有足夠的創造自由現金流的能力或

有足夠的資產負債表能力來支付

更大量、更高的股票回購或股利。

公司是否願意把營運的利潤分享給股東?

併購

公司的併購記錄如何?

併購和融資環境的狀況如何?

併購目標的資產合理嗎?

公司本身是否為潛在的併購目標?

是否有可以分個或出售的非核心資產?

通常一般投資人很難事前得知併購的消息,

但在併購消息出現後,

我們要從併購方與被併購方的事業是否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還是浪費資金?

估值

公司的股價跟同業和市場相比是溢價還是折價?

雖說是估值,

但是一般投資人無法評估一家公司的價值,

因為計算公司的價值,包括:

可計算但複雜的有形資產:廠房、生財工具、人事費等;

無從計算的無形資產:專利、品牌等。

所以就算要預估公司的價值是相當困難,

不過,就算我們無法掌握公司的價值與股市中的價格是否相符。

我們也可以用投資策略來彌補,可參考

交易,創造自己的聖杯

順勢交易:多空策略實作指引

心理學博士的深度交易課:透過每日五分鐘正念練習和尖端心理學實現最佳交易表現

參考資料:當代財經大師的選股邏輯課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