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如何可以在交易中按表操課?

我們在交易前擬定好策略後,

當我們身處在充滿資訊的交易市場時,

如何不受影響地確實執行策略,

這就是「高效執行」。

所謂高效執行,

就是能確實執行按照事前計畫、策略,

否則事前做的計畫再完整,

沒有行動就是一場空。

影響的因素如下:

自信

自信可以幫助我們在該進場的同時,

對於交易架構的確認與選擇有信心,

最後能夠確實進場。

自信的來源

外在的信心:信心源自於自身以外的事物

例如:賺取多少獲利、做過幾筆有獲利的交易筆數、交易結果等等。

建立在交易者無法控制範圍以外的事物上(市場變化),

所以情緒容易受市場變化而影響。

內在的信心:來自於三種可控制的事物

例如:股市知識、交易技巧以及在市場運用知識與技巧時的執行力。

內在自性來自於交易[……]

繼續閱讀

預備工作|在交易前需要做什麼工作?

預備工作

也就是事前準備工作,

一般人會先想到選股、決定進出場點、該投入多少資金等問題。

但是在決定這些事情之前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例如:

觀點

個人的觀點決定了交易方式,

包括了,

如何看待交易與金融市場?

是用基本面、總體經濟、產業分析;

或是技術分析、技術指標;

還是籌碼面、外資、投信等。

擔任的生活角色;

平常是否能看盤?

是否有時間研究交易、投資以及金融市場?

決定了關於交易市場的觀點、

考慮到平日的生活作息、

最後來到了承諾,

也就是你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交易者?

以上的思考方向組成了獨有的交易計畫或策略,

而且以上的思考方向必須互不衝突,

正式交易時才可以如期的按照計畫進行。

個人覺知

牽涉到一個交易者是否對自己有深入的了解[……]

繼續閱讀

認知解離|正念在交易中的應用

認知解離

交易人因為發生事件而自動產生了情緒、想法或感覺,

而交易者對於情緒本身並沒有主導力。

而且情緒會使交易者轉移注意力到錯誤的地方,

一旦情緒、現實、想法混合在一起,

看法與焦點會偏離現實,

無法賺注在手上的工作以及交易上,

導致做出了交易失常的行為,

最後產生的虧損。

不過正念可以幫助我們從此過程中跳脫出來,

因為……

正念的特色

經由注重「呼吸」動作而轉移注意力,

即使途中有其他情緒產生,

既不注意,

也不排除,

僅僅是接納情緒但不受影響。

因此,

從正念衍生出的四種特性,以及對交易表現的影響;

  1. 注意力調節:將注意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或決策。
  2. 提升對身體與情緒的覺察力:增加覺察與辨認情緒的能力,將心力放在對交易有利的地方。[……]

    繼續閱讀

正念|如何從根本解決情緒(心理)問題?

正念是什麼?

以特定的方法維持注意力,並且不受外在(內在)因素影響當下時刻。

正念是一種透過練習提升專注力而達到的心智狀態。

將自身與想法、情緒、感受分離,

為了專注於當下,

不讓思緒停留在過去或未來。

如何執行正念?

介紹以下三種基本的正念練習

基本正念練習

觀察呼吸法

做法:坐在椅子上。

呼吸:深吸一口氣,屏息一會,再緩緩吐氣。重複循環,不需要做任何控制,

注意力: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感受氣流通過鼻孔、感受呼氣和吸氣的感覺。

若注意力被其他事物或思考吸引,再把注意力放在呼吸即可。

正念聆聽

做法:坐姿、四肢不要交叉、雙眼可閉可不閉

注意力:注意聆聽四周的聲音,但就只是聽,不需要有任何反應。若開始想其他事情並且有察覺[……]

繼續閱讀

情緒|情緒在交易時的功用

情緒無所不在

情緒總是伴隨在人的身邊,

無論是日常生活、娛樂、等等。

當然在交易時,

心情會隨著股價起伏而有所影響,

例如

股價漲,心情興奮;

股價跌,心情低落;

受先前交易的成功經驗

外在環境(例如周圍的人都有賺錢;新聞報導的利多、利空)的影響而產生的情緒,也會影響交易者的行為,

情緒的主要功能

  1. 資訊:情緒會提供訊息,幫助理解盤勢或資訊,進而評估交易選項、辨別交易架構,最後決定交易決策。
  2. 速度:情緒可幫助交易者更快速地處理訊息,讓交易者在必要時迅速做出決策。以經驗磨練出的感受力來引導行動。
  3. 專注力:情緒將專助力導向到與決策相關的資訊上或是能幫助評估情境。
  4. 承諾:交易者有時對自己的策略感到自信;或是覺得自己正在做真正重要[……]

    繼續閱讀

部位規模|策略成立的隱形要素

為什麼交易部位很重要?

市面常聽到關於交易因素的重要性,

例如:

選股邏輯影著是否能找到帶來獲利的標的;

進場點影響著持有成本、

出場點影響著是否有獲利以及有多少獲利。

但是,

有一個因素會同時影響進場點、出場點,

卻很少提到, 就是

「交易部位」。

交易部位影響在進場點、出場點執行交易時的交易數量,

進場點與交易部位做的好時:持有便宜或成本低的標的。

進場點與交易部位做不好時:持有標的不夠便宜、甚至加碼失敗。

「交易部位」、「資產配置」、「資金管理」之間的不同?

資產配置、資金管理沒有牽涉到:

  1. 與如何損失程度的決策。
  2. 如何分散投資的決策。
  3. 風險控制。
  4. 如何規避風險的決策。
  5. 投資什麼的決策。

資產配置、資金管理只有牽涉到股票、債劵[……]

繼續閱讀

評估|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

評估交易系統

交易者若想要進步,

再下一次的交易能夠得到更大的獲利,避免虧損。

唯一的方法就是評估交易方法,

保持且擴大優點; 修正缺點。

一切都是為了期望值

影響因素

期望報酬:持有時間、價差(行情方向)、交易次數

相對盈虧大小:交易成本、心理成本、行情方向

根據交易的方法不同,

評估的角度也不同。

以下的交易方式為在此書籍的範例,若要採用僅供參考而需適度調整。

數種交易模式

方法一:很大倍數的起使風險R的長期順勢

獲利目標:10R以上

進場點:80天通道突破

起使風險R:R很小(跌破80天通道),所以經常會保護性停損而出場

部位建立後:

  1. 停損出場。
  2. 得到10R的獲利後,採用20%折返設定停利點。

評估問題:

  1. 擁有此條件的標的多久會[……]

    繼續閱讀

停止(利)點|如何華麗地從股市退場?

如何獲利了結?

當我們們進場並且通過保護性停損的考驗,

正式執行交易系統,

也就開始獲利了。

此時,

我們該注意如何保住最大獲利;

有時還必須要吐回最小獲利以換得最大獲利。

有時為了市場各種情況,

而必須擬訂各種出場停利點。

虧損程度小於起使風險R的認賠出場

當虧損未達到起使風險R,

有可能是價格波動的雜訊,

那麼為什麼要停損呢?

因為……

時間停損

  1. 預期在進場一段時間後,行情並未如預其所想的發展。
  2. 發現有更好的交易機會,但是沒有資金可交易。因此挑績效最差的標的換回現金以便交易。

追蹤型停止點

在行情往更差的方向發展前,即使停止點小於起使風險也先停損。

獲利最大化的出場

或是行情方向改變。

有時為了獲得最大獲利,必須承受小額的回檔(回[……]

繼續閱讀

起始風險|停損雖痛苦但有用

有必要執行保護性停損(即為起始風險R)嗎?

設定保護性停損是因為當我們買進標的後,

行情的發展並不如同我們所預期的,

開始虧損時,若不停損;

讓虧損持續擴大,萬一心理承受不住容易砍在最低點,

對資產、心理的傷害都很大。

為了解決此問題,

所以在交易前就預先決定起始風險R,

用保護性停損的小額虧損來保護心理、保護資本。

最後保有下次進場的機會。

能獲利的交易公式的要求:

  1. 部位願意承擔的最大損失。
  2. 衡量部位的獲利潛能,即為風險報酬比。

(獲利=n*R;n:倍數,R:起始風險)

設計交易系統的目的之一,就是使獲利為擁有最大倍數n的始風險R

例如

股票價格為30,保護性停損為20

(買入佳與停損點的差額即為起始風險R=10),

預期[……]

繼續閱讀

進場|最多人想要知道的關鍵要素

當我們決定了交易系統、

也找到了適合交易系統的進場架構、 最後就是要進場執行交易。

進場時機的重要性:

進場時機主要是提升交易的勝率,

但前提是不破壞設定好的風險報酬比才有意義。

持有時間的長短(長期、短期交易)與進場成效的重要性有關。

長期交易優缺點

短期交易優缺點

另一方面,只要持有時間超過20天以上、

在明顯的行情或趨勢形成時,

多頭行情下,爛股票也會漲;

空頭行情下,好股票也會跌。

換句話說,只要在明顯的行情下交易,

隨機進場也會賺到錢。

那麼為什麼要如此注重進場時效?

那是因為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自己的進場時效的勝率打敗隨機進場。

以下介紹本書中的進場方法

1.40天以上的通道(一段狹幅震盪的區間)突破:

缺點:可能是假突[……]

繼續閱讀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